本篇笔记写的是“砚”字,并不生僻,只是如今很少用到它了。
开始之前,还是对昨天笔记写的“跖”字作简要回顾。
“跖”字的读音为zhí,足部,足的甲骨文字形由上面的方口象征膝盖和下面的“止”象征脚组成,合起来指整个脚。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跖被解释为足下,即脚掌。清代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进一步阐释,跖指的是足部下面的部分,即脚掌,并引用《史记》中的用法,说明“跖”字用于形容用足部力量张弩的动作。
简单回顾“跖”字要点之后,来看本篇笔记所写的“砚”字。
砚字的读音为yàn,看到这个读音,你肯定一下就悟了。没错,它就是“笔墨纸砚”的“砚”字。
《唐韵》里读砚字的注音为“吾甸切”,《集韵》、《韵会》、《正韵》里对其注音为“倪甸切,音”。
(石·甲骨文)
砚为石部,石的甲骨文字形,右象岩角,左象石块,本义为山石,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说“石,山石也。在厂之下,口象形。”,《释名》里说“山体曰石”。如今,石字即可单独使用,也可以作为偏旁构字,从石取义的汉字多与山石等义有关。
(砚·小篆)
砚字右侧的“见(見)”,既表音,也表义,表示看见、显现的意思。
石、见两个构件合起来,表示细腻光滑可照见人形的石头。
铜镜等金属制镜子发明以前,古代的妹子怎么照镜子?
就是用“砚”,记打磨的非常平滑的石头,瞄一眼,就知道自己妆浓妆淡!
故砚字的本义,应为打磨非常平滑以为镜的石头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说:砚,石滑也。段玉裁注:谓石性滑利也。
能把石头打磨的照见人形,已经颇具造型了,接近如今镜子的形状,外有边框,内部凹陷,质地也很细腻,古代文人墨客,也用此盛墨汁书写,也就是如今我们称作的“砚台”。
《释名》里说“砚,研也。研墨使和濡也。”,《字汇补》里说“砚,濡石也。”。
后来,砚字便引申指同学关系,旧时同学共笔砚,比如同砚、砚友。
此外,砚还可以做动词,表示制作砚的过程。
高中时候,我们都学过宋濂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,里边有一句“砚冰坚”,不知道你还记得不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,在极其寒冷的天气下,砚台里的墨水都结成了坚硬的冰,手指因为寒冷而变得僵硬,难以弯曲和伸直。即便如此,宋濂仍然没有放弃学习,坚持不懈地抄写书籍。这里的“砚冰坚”不仅描述了天气的寒冷,也隐喻了学习环境的艰苦和作者对学习的执着。
关于砚字的笔记就写到这里了,希望笔记帮我巩固新学知识的同时,也能让你学到知识。
关于砚字,你有更多的想法吗?欢迎底部留言。